作者: 深圳市中凈環球凈化科技有限公司發表時間:2018-06-28 15:26:12瀏覽量:36751
潔凈室(區)是無菌醫療器械、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產環境,其環境控制水平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醫療器械產品的質量。本檢查要點指南旨在幫助醫療器械監管人員增強對醫療器械潔凈室(區)相關過程的認知和把握,指導醫療器械監管人員對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潔凈室(區)控制水平的監督檢查工作。同時,為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在潔凈室(區)環節的管理要求提供參考。本指南主要以現行醫療器械法規、標準中對于潔凈室(區)的規定為基礎,尤其是以《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YY0033-2000)的相關要求為主,部分借鑒了《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GB50457-2008)、《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境 第3部分:檢測方法》(GB/T 25915.3-2010)等國家標準的相關要求。不同產品生產企業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遵照執行。當國家相關法規、標準、檢查要求發生變化時,應重新討論以確保本指南持續符合要求。
一、檢查要點及流程
以下檢查要點的表述主要分為對現場情況和文件資料的檢查兩部分,但在實際檢查過程中應特別注意現場查看、詢問、記錄的情況與企業的規定、文件、記錄的符合性。
1.現場觀察企業生產、檢驗潔凈室(區)環境
(1)潔凈室(區)內人流、物流走向是否交叉。
(2)進入一更是否進行換鞋、脫外衣,洗手,是否設置感應龍頭、長把龍頭或腳踏開關龍頭、是否設置烘干器,是否設置門檔和防昆蟲設施,是否張貼洗手步驟。
(3)進入二更是否進行穿潔凈工作服(鞋)或無菌工作服(鞋)、口罩、帽子、手消毒。手消毒劑是否定期更換,以防止產生耐藥菌種。
(4)二更是否設置整衣鏡、方便穿潔凈工作服或無菌工作服設施,是否張貼更衣流程。是否設置存衣、掛衣設施。二更中暫存的潔凈工作服和工作帽是否有防污染措施。潔凈工作服和工作帽是否有效遮蓋內衣、毛發;對于無菌工作服還能包蓋腳部,并能阻留人體脫落物。一更使用的鞋是否與潔凈室(區)使用的鞋有效分隔。
(5)是否設置緩沖間或風淋室,潔凈室(區)工作人員超過5人的,風淋室旁是否設置旁通門。風淋室是否有防止門同時開啟的措施。
(6)潔凈室(區)內工作人員是否穿拖鞋,化妝及佩戴飾物等,是否將個人物品帶入潔凈室(區)。
(7)潔凈室(區)內是否設置潔具間、洗衣間、工位器具間以及中間庫等輔助功能間。洗衣間是否布置了整衣晾衣區域,是否具備了潔凈工作服或無菌工作服消毒滅菌措施,是否確定了潔凈工作服或無菌工作服存放方式。洗衣間洗衣設施配備是否合理,以滿足洗衣、洗鞋需求。衣服和鞋是否分別清洗。不同潔凈度級別潔凈室(區)使用的潔凈工作服或無菌工作服是否定期在規定級別潔凈環境中分別清洗、干燥、整理和保存,并區別使用。潔凈工作服和無菌工作服清洗是否按要求使用工藝用水。
(8)潔具間、洗衣間、工位器具間以及需要使用工藝用水的功能間是否設置了必要的水路管道、水池,是否標識工藝用水的種類和流向。是否設置地漏(萬級及以上潔凈室(區)不宜設置地漏),地漏是否具有防倒灌措施。地漏是否及時清潔、消毒。
(9)是否設置了與產品生產工藝相對應的專用功能間或區域,如注塑間、干燥間等,其送回風管理和配置的設備是否符合法規、標準規定和工藝的要求,必要時是否設置了緩沖間或氣閘室。注塑間內是否設置了模具存放區域,并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
(10)是否設置了物料入口,入口處是否采用風淋或傳遞窗,是否進行凈化處理,是否有防止窗同時開啟的措施,門窗是否密封良好。
(11)潔凈室(區)內是否設置了獨立的成品出口。
(12)生產無菌和植入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對于新建實驗室的,生產企業是否分別建立萬級下局部100級的無菌檢驗室、微生物限度室和陽性對照室(包括人流、物流相對獨立)。對于實驗室改造中確有較大難度的,無菌檢驗室、微生物限度室可共用(但應進行清場),陽性對照室應配備百級潔凈工作臺;陽性對照室如處于非受控環境,應提供驗證資料,并配備生物安全柜。生產體外診斷試劑的生產企業是否建立了微生物實驗室,用于環境和水質監測。
(13)潔凈室(區)的墻面、地面、頂棚表面是否平整、光滑、無裂縫,無霉跡,各接口處是否嚴密,無顆粒物脫落,不易積塵,便于清潔,耐受清洗和消毒。潔凈室(區)內的管道、墻上設施與墻壁或頂棚接觸部位是否密封。
(14)潔凈室(區)內是否使用無脫落物、易清洗、消毒的清潔衛生工具。
(15)潔凈室(區)內不同潔凈度功能間之間,門的開啟是否向著潔凈度級別高的方向,門是否密封良好。潔凈室(區)內回風口是否被遮擋。
(16)潔凈室(區)內是否設置了安全門,是否具有敲擊工具。
(17)潔凈室(區)內是否使用漆面或木質材質物品。操作臺是否光滑、平整、無縫隙、不脫落塵粒和纖維、不易積塵并便于清洗消毒。
(18)相鄰不同潔凈級別功能間之間是否設置了壓差表,壓差表是否貼有計量校準標識。壓差表零點精度是否符合要求。相同潔凈度級別潔凈室(區)間的壓差梯度是否合理。
(19)潔凈室(區)內是否合理設置了溫濕度計,是否貼有計量校準標識。
(20)潔凈室(區)內是否設置了空氣消毒裝置,如設置紫外線燈,是否設置總開關。紫外線燈管是否定期更換。
(21)產品生產工藝需要使用工藝用氣的,是否設置了工藝用氣通道,工藝用氣通道是否設置了凈化處理裝置,空氣壓縮機是否能有效防護。
(22)潔凈室(區)內特殊生產工序需要100級潔凈環境的,是否配備層流罩、潔凈工作臺等設備。體外診斷試劑陽性物質處理是否在萬級環境下陽性間進行,并配備生物安全柜。陽性間是否具備滅活設施、原位消毒設施,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不得對潔凈環境造成污染,對于進行危險度二級及以上的病原體操作的,空氣是否經除菌過濾后排出。
(23)是否配置了潔凈室(區)環境監測設備及配套用實驗用設備,如塵埃粒子計數器、風量罩或風速儀、以及用于沉降菌或浮游菌檢測的培養箱(培養細菌或真菌、霉菌)設備和培養皿、配制所用試劑等。
(24)空調機組設置是否合理,壓差表是否進行計量校準,是否標明初、中效位置及氣流走向。使用臭氧方式進行環境消毒的,是否配置臭氧發生器。對于有干燥要求的,是否配置除濕設備。
(25)不同空氣潔凈級別區域之間的物料傳遞如采用傳送帶時,是否進行分段傳送。
2.查閱企業潔凈室(區)有關的管理文件、記錄
(1)是否提供了潔凈室(區)平面圖,是否與實際情況一致,是否標識了不同產品、不同工序對應的潔凈環境,是否避免了人流物流交叉。
(2)是否制定了人員衛生管理規定。
(3)是否提供了工作人員進出潔凈室(區)的記錄,當外來人員檢查或參觀時,是否提供了人員登記記錄。
(4)是否提供了第三方體檢機構出具的潔凈室(區)工作人員定期體檢證明,以控制特殊疾患人員進入潔凈室(區)直接接觸產品。
(5)是否提供了潔凈室(區)工作人員手消毒記錄。
(6)是否提供了潔凈室(區)工作人員手細菌總數的檢測記錄。
(7)是否對進行潔凈室(區)內工作人員進行了微生物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是否保留培訓記錄。
(8)是否制定了物料凈化管理規定。
(9)是否制定了潔凈(無菌)工作服管理規定。
(10)是否提供了潔凈(無菌)工作服清洗、消毒滅菌記錄。
(11)是否制定了潔凈室(區)衛生管理規定,包括設備、工裝模具及工位器具清潔存放規定;操作臺、場地、墻壁、頂棚清潔規定以及清潔工具的清潔及存放規定;消毒劑選擇、使用的管理規定;空氣消毒規定;清場管理規定以及潔凈環境日常監測管理規定等。
(12)是否提供了工位器具清洗、消毒滅菌記錄。
(13)是否提供了潔凈室(區)衛生清潔記錄。
(14)是否提供了潔凈室(區)空氣消毒記錄。
(15)使用紫外線燈進行潔凈環境消毒的,是否提供了紫外線燈使用記錄。
(16)是否提供了潔凈環境清場記錄。
(17)是否提供了潔凈室(區)沉降菌(或浮游菌)監測布點圖。
(18)是否提供了潔凈環境日常監測記錄。
(19)如果空調系統不是連續開啟,是否提供了空調系統開關時間和潔凈室(區)使用時間的記錄。
(20)是否提供了工藝用氣檢測記錄。
(21)是否提供了潔凈環境第三方檢驗機構監測記錄、檢測設備計量證書。
(22)是否提供了空調機組中效清洗、高效更換、壓差監測等維護記錄。
潔凈室(區)基本知識
一、潔凈室(區)的定義
潔凈室(區)是指將一定空間范圍內的空氣中的塵粒、微粒子、有害空氣、細菌、微生物等污染物排除,并將室內溫度、潔凈度、室內壓力、氣流速度與氣流分布、噪音振動及照明、靜電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圍內,而所給予特別設計的房間。其建筑結構、裝備及其作用均具有減少該房間(區域)內污染源的介入、產生和滯留的功能。不論外在空氣條件如何變化,其室內均能具有維持原先所設定要求的潔凈度、溫濕度及壓力等性能的特性。對于醫療器械而言,潔凈室(區)包括生產區域和檢驗區域。
《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YY0033-2000)標準中對潔凈室(區)定義有了明確的規定,即需要對塵埃及微生物含量進行控制的房間(區域),其建筑結構、裝備及其作用均具有減少對該房間(區域)內污染源的介入、產生和滯留的功能。
《潔凈室及相關受控環境 第1部分:空氣潔凈度等級》(GB/T 25915.1-2010)中規定,潔凈室(區)是指空氣懸浮粒子濃度受控的房間或專用空間。潔凈區可以是開放的或封閉的,可在也可不在潔凈室內。
二、潔凈室(區)的預期用途
潔凈室(區)主要的作用在于控制產品所接觸大氣的潔凈度及溫濕度,使產品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空間中生產、制造和微生物檢驗,此空間我們稱之為潔凈室(區)。
三、潔凈室(區)適用的產品
(一)適用于通過滅菌的方法、通過無菌加工技術使產品無任何存活微生物的醫療器械以及體外診斷試劑產品的生產,如血管內支架、骨科植入物、體外診斷試劑等。
(二)需要控制初始污染菌的醫療器械品種,如透析粉(液)等。
(三)與產品直接接觸的單包裝。
四、潔凈室(區)的構成
一般情況下,潔凈室(區)是指醫療器械生產和檢驗所需的工作環境,對于生產環節,應包括與生產產品工藝流程相對應的功能間,如注塑間、干燥間等;對于檢驗環節,應包括與檢驗有關的功能間,如陽性對照間、無菌檢驗間和微生物限度間等;為生產服務的輔助功能間,如洗衣間、潔具間等以及連接各功能間的緩沖過渡通道。
五、潔凈室(區)的潔凈度級別和設置原則
(一)潔凈度級別
潔凈度:潔凈環境內單位體積空氣中含大于或等于某一粒徑懸浮粒子的允許統計數。
依據《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YY0033-2000)標準,潔凈室(區)的環境級別分為30萬級、10萬級、萬級和100級。
表1 《無菌醫療器械生產管理規范》(YY0033-2000)中空氣潔凈度等級
潔凈度級別 |
塵埃最大允許數,個/m3 |
微生物最大允許數 |
||
≥0.5μm |
≥5μm |
沉降菌,個/皿 |
浮游菌,個/m3 |
|
100級 |
3,500 |
0 |
1 |
5 |
10,000級 |
350,000 |
2,000 |
3 |
100 |
100,000級 |
3,500,000 |
20,000 |
10 |
500 |
300,000級 |
10,500,000 |
≤60,000 |
15 |
—— |
《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GB50457-2008)中對潔凈度等級也作出了相關的規定:
表2醫藥潔凈室(區)空氣潔凈度等級
空氣潔凈度等級 |
懸浮粒子最大允許值(個/m3) |
微生物最大允許值 |
||
≥0.5μm |
≥5μm |
浮游菌(cfu/m3) |
沉降菌(cfu/皿) |
|
100級 |
3,500 |
0 |
5 |
1 |
10,000級 |
350,000 |
2,000 |
100 |
3 |
100,000級 |
3,500,000 |
20,000 |
500 |
10 |
300,000級 |
10,500,000 |
60,000 |
- |
15 |
(二)設置原則
除了上述標準之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9年發布的《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試行)中分別規定了植入性醫療器械潔凈室(區)設置原則和無菌醫療器械潔凈室(區)設置原則,《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實施細則》(試行)中也規定了相應產品生產環境級別要求,生產企業應結合相應法規要求和技術標準要求識別并確定本企業潔凈環境級別,并驗證后執行。醫療器械法規和標準沒有規定的,生產企業可參照上述要求確定產品生產潔凈級別,或自行驗證并確定產品的生產潔凈級別。
潔凈室(區)潔凈度級別設置原則:
1.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的生產技術,以保證醫療器械不受污染或能有效排除污染。倡導技術進步,建議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包括先進的生產工藝、先進的設備、工裝和設施等。在生產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因素,最大程度地使產品不暴露在操作環境中,盡可能避免人與產品的直接接觸。
2.植入和介入到血管內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不低于萬級。植入到人體組織、與血液、骨腔或非自然腔道直接或間接接觸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清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等,不低于10萬級。與人體損傷表面和粘膜接觸器械,(不清洗)零部件的加工、末道精洗、組裝、初包裝及其封口,不低于30萬級。
與無菌醫療器械的使用表面直接接觸、不清洗即使用的初包裝材料,宜遵循與產品生產環境的潔凈度級別相同的原則,使初包裝材料的質量滿足所包裝無菌醫療器械的要求。若初包裝材料不與無菌醫療器械使用表面直接接觸,不低于30萬級。對于有要求或無菌操作技術加工的,在萬級下的局部100級潔凈室(區)內。潔凈工作服清洗、干燥和穿潔凈工作服室、專用工位器具的末道清洗與消毒的區域的空氣潔凈度級別可低于生產區一個級別。無菌工作服的整理、滅菌后的貯存應在萬級潔凈室(區)內。
醫療器械法規規定,高風險生物活性物料(如強毒微生物、芽胞菌制品、激素類試劑組分、放射性物質)的操作應使用單獨的空氣凈化系統,與相鄰區域應保持負壓,排出的空氣不應循環使用;陰性、陽性血清、質粒或血液制品的處理操作應當在至少萬級環境下進行,與相鄰區域保持相對負壓,并符合防護規定;生產激素類試劑組分的潔凈環境應當采用獨立的專用的空氣凈化系統,且凈化空氣不得循環使用;強毒微生物操作區、芽胞菌制品操作區應與相鄰區域保持相對負壓,配備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排出的空氣不得循環使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免疫熒光試劑、免疫發光試劑、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金標試劑、干化學法試劑、細胞培養基、校準品與質控品、酶類、抗原、抗體和其他活性類組分的配制及分裝等產品的配液、包被、分裝、點膜、干燥、切割、貼膜、以及內包裝等工藝環節,現場核實,至少應在10萬級潔凈環境中進行操作,無菌物料的分裝必須在局部100級潔凈環境下進行。
無菌實驗室原則上應設3間萬級下的局部100級潔凈室(區),用作無菌室、陽性對照室和微生物限度室。無菌檢測實驗室原則上應當和潔凈生產區分開設置,有獨立的區域、單獨的空調送風系統和專用的人流物流通道及實驗準備區等。陽性對照室應配備百級潔凈工作臺;如陽性對照室處于非受控環境,應提供驗證資料,并配備生物安全柜。
企業可在啟用的潔凈室(區)入口處張貼潔凈室(區)平面圖,標識潔凈室(區)布局、環境控制級別以及人流物流走向等。
六、潔凈室(區)的日常監測項目
依據《無菌醫療器具生產管理規范》(YY0033-2000)標準,潔凈室(區)的監測項目包括溫濕度、壓力、風速、換氣次數、塵埃粒子數、沉降菌或浮游菌。
掃一掃關注官方微信